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將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,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,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、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,謝謝。
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將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,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,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、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,謝謝。
2023/10/17

談談讓父母頭痛的「懲戒權」Part 1~


前言

曾經,一名以親子部落客身分獲得廣大人氣的網紅,發文揭露自己因體罰孩子,導致孩子身上出現瘀青,遭學校輔導室通知社會局,最後遭社工登門拜訪關心。另一名網紅醫師則在臉書發文:「我打了我的小孩」,自稱因為過去太寵溺三個孩子,導致他們到了國小中、高年級,生活教育和自理能力都出現問題,他因而採取打耳光等嚴厲管教方式,結果遭前妻通報家暴,讓他心灰意冷。

這兩個事件,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於「體罰」的熱議。法務部預計修改現行的懲戒權條文,使得大家益發重視這個議題。

一、為何現代父母難為?

     「父母難為」是現代父母共同的心聲。在傳統與現代交替的浪潮中長大的現代父母,無論是內在觀念或外在行為,都存在著許多衝突與矛盾。

    這些衝突與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三個:  

 1.父母的角色加重:

近幾十年來,台灣社會無論在政治、經濟或社會文化上都深受西方思潮的影響,父母很自然(或者被迫)接受了西方心理學對於兒童發展的觀點。認為童年經驗對孩子的人格影響深遠,父母除了滿足孩子基本的需求如吃飽、穿暖外,孩子的教育、心靈的成長等也須面面俱到。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,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、「孩子,我要你比別人強」等廣告詞使得父母無不卯足全力,讓孩子上遍各種才藝班、營隊,再累也要趕場接送。在這樣的氛圍下,難怪現代父母覺得任重而道遠。

 2.親子衝突增多:

以前的孩子,無論父母親講的有理沒理,多半不敢回嘴。反觀現在,父母常被孩子質問:「為什麼都要聽你的?」而氣得七竅生煙、不知如何以對。由於資訊發達,孩子們在思考能力未臻成熟時,主觀意識就已經受到媒體的滋養而茁壯。孩子也許很懂得爭取權利,卻未必見得會把該盡的義務放在心上;要求擁有自由,卻未必能承擔責任及後果。主觀意識高張,思考判斷的能力不彰,親子之間的衝突自然增多。

    此外,由於社會變遷,愈來愈多的商業行銷鎖定沒有經濟能力,卻易於認同流行文化的兒童與青少年。父母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,和媒體及商業廣告搶攻孩子的心靈,陷入一場勝算不大的苦戰,即使勉強扳回一城,也耗盡了精神與心力。

    求新求變帶來壓力、求快求好造成緊張,而人際疏離更導致心靈的空虛,種種因素對現代的親子關係而言,無異雪上加霜。

3.教養觀念紛紜:

戰後出生的這一代,目睹台灣走向民主開放的過程,在教養觀念上多半傾向民主,然而制度的施行與觀念的內化並不必然伴隨而生。許多父母看到現在年輕的一代過於自我中心、不懂得尊重別人,往往轉而質疑民主教養的適切性。

    此時,烙印在心靈深處的權威便逐漸死灰復燃,於是在民主與權威之間擺盪,逐漸孕育出「恩威並施」的原則。不過,父母對於何時該「恩」、何時該「威」未必說得清楚,最常見的則是「情緒好時民主一點,情緒不佳時權威一些」。忙碌的現代父母常常面臨各種管教情境,一不小心就可能一時情緒失控,失手打了孩子,然後內心又充滿後悔。也因此,近幾年「父母能不能體罰孩子」的討論成為相當熱門的議題。

二、什麼是「父母懲戒權」?

    「父母懲戒權」是指,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,有權對子女進行必要的懲罰或約束,以引導他們遵守秩序,像是家規、社會規範和法律法規。這種權利一般是由法律所承認和保障,但也必須是在適當且合理的範圍內行使。

    台灣現行的《民法》在1085條規定:「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。」但有些家長以管教為由,對孩子的懲罰行為過當,也不時有家暴事件傳出。因此,法務部預計修改現行的懲戒權條文,將規定擬修正為:「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,應考量子女之年齡及發展程度,尊重子女之人格,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。」

    也就是說,「父母懲戒權」是從法律角度賦予家長教育子女的一種方式,目的是幫助孩子,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,並且讓他們身心健康、安全成長。雖然法律給予父母懲戒權,父母仍必須謹慎行使,以免過當而觸法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    父母懲戒權有沒有運用過當,可參考以下三點判斷:

1.父母的管教行為是否違反了法律、道德或人權。

2.造成孩子身體或心理的傷害,尤其身體的傷害是較為明顯可判斷的。

3.應配合孩子不同年齡的發展階段: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點,父母的懲戒行為應該適合孩子該階段的發展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    父母行使懲戒權時應該謹慎,注意適度和必要性,並且尊重孩子的人權和尊嚴,避免觸犯刑法,被追究刑事責任。